北京新增17家国家级星创天地
近日,科技部公示了第二批“星创天地”备案名单,北京市科委推荐的花仙子万花园星创天地、农科孵化星创天地、青源农业星创天地等17家“模式新颖、服务专业、效果显著、运营良好”的“星创天地”入选。
截至目前,北京市27家国家级“星创天地”纳入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其中5家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设、4家依托农业科技园区建设,17家依托企业建设,1家依托专业合作社建设;共聚集创业导师180余名,累计培训创业人才3万余人,孵化企业600家,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130余个,带动就业12万余人;促进了农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集成示范,强化了产学研结合,转化科技成果400余项。
“星创天地”是农业农村领域的众创空间,是新型农业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科技部于2016年正式启动了国家级“星创天地”的备案工作,北京市在完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积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造高品质的农村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多部门联合协同推进。北京市高度重视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和“星创天地”建设工作,建立了由北京市科委、市农委、市农业局、市财政局等12个部门参与的北京市科技特派员协同工作机制,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同时联合印发了北京市《关于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广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热情,推进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是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首都农业科技资源优势,搭建北京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面向科技特派员和“星创天地”打造集学习交流、资源共享、科技服务、创业对接、典型宣传为一体的线上“众创空间”,为科技特派员和“星创天地”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三是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发挥北京农科城“多园”先导示范优势和产业集群效应,以优惠的政策鼓励、吸引创新创业主体入园投资,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北京鲜花港投资发展中心建立的“花融天下星创天地”,着力打造花卉产业特色园区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示范推广成果500余项,入驻创客10人,服务企业35家,直接带动关联产业农民就业2万人,成功孵化西诺公司,业务涉及辽宁、江苏、福建、云南多个省市。
四是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围绕生物育种、智能装备、安全投入品、食品制造等高端产业领域,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农业产业链优化升级。依托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的 “未来食尚星创天地”,通过线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聚集创新资源和创业要素,建设全方位的现代食品加工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已安置当地农民就业350多人,累计带动种植农户5000余户,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五是推动成果转化落地。依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创建的“京科惠农星创天地”,累计示范推广新品种437个、新技术279项、新产品146个,直接培训农民1.8万人次,解决咨询问题2万多个,受益创业者来自京郊各个区和京外20多个省市地区。
六是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星创天地”配置富有实践经验和研发能力的专家团队和创业导师队伍,为创业者提供实习实训、培训学习、农业科普教育、技能训练服务和创业指导等服务,提升创业者的创新创业能力。依托北京农芯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的“农科孵化星创天地”,基于“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服务增值,服务具有“高端、高效、高融、高值”四高特征的产业双创主体,为全国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近千名,集中培训学员1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