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成立

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成立

12月11日,在第五届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高峰论坛上,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揭牌成立。该基地旨在进一步连接北京乃至全球的技术、人才和科技资源,全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与服务体系,加快集聚创新要素,重点打造京津协作样板区与示范区。

据悉,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按照京津两市协同共建方案要求,中关村管委会和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于2016年11月在津共同建立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旨在全力打造京津冀地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生命科技为主导的具有滨海特色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双方共同筹建了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

论坛上,中关村管委会副巡视员刘航表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是重要的功能承载平台,规划建设好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是京津两市明确提出的重点合作内容。截至目前,入驻企业880家,2018年新增注册企业达300余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生命科学等产业聚集态势初显,创新创业生态逐步完善。下一步,中关村管委会将依托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等载体,加速创新要素和产业资源的聚集,联合滨海新区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推进科技园区的建设。

近年来,滨海新区整体创新能力持续的增强。滨海新区副区长梁益铭介绍说,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来,抢抓机遇,坚持稳中求进的基调,以集聚、开放、智能、经济为方向,加速聚集科技创新的资源,加强京津冀三地科技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发展,着力推进项目对接、资源对接和产业对接,努力成为全国优化区域开放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板。目前,滨海新区已经累计促进京津冀合作超过了1700余个,协议投资额超过3800亿元,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园区内入驻企业数量达到880家,注册资金102亿元,其中有240多家企业来自北京。滨塘、滨沧协同发展示范产业区先后揭牌,滴滴、膜拜、京东、奇虎360、今日头条等企业先后落户新区,因特尔联合众创空间、百度创新中心、京东制造空间、海量大数据等众创空间成为打造“双创”升级的重要载体,滨海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河北大学、燕山大学等京冀高校院所合作不断地深入,逐渐形成了分工合理、合作有序、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